2020年9月,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以來,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,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,積極謀劃、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?偟目,31個。▍^、市)均已成立省級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,編制完成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,有序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,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持續提升,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現良好開局。
一、積極有序推進能源綠色轉型
各地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,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穩妥有序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,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。內蒙古大力推進第一批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,同步開工建設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。湖北大力發展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,2021年新增新能源裝機486萬千瓦,同比增長37.1%;新增新能源發電量260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41.4%。云南積極推進金沙江、瀾滄江水電基地建設,烏東德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,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完畢,15臺百萬千瓦發電機組建成投產。寧夏給予儲能試點項目0.8元/千瓦時調峰服務補償價格,新型儲能試點項目在完全充放電前600次周期內享有優先調用權。海南制定風電裝備產業發展規劃,大力推動洋浦申能、東方明陽風電等項目建設。浙江、廣東、遼寧、甘肅等地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,穩步提升清潔能源調儲能力。
二、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
各地區持續推動傳統產業結構調整,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加快工業領域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。山東制定“十強產業”年度行動計劃,明確236項主要任務及54項保障措施,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裝備、高端化工等產業補鏈強鏈。天津推進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,重點建設信息技術創新產業、高端裝備等12條產業鏈。河南實施“十四五”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,加快發展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、生物醫藥、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。江西深入推進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,做大做強航空、電子信息、裝備制造、中醫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六大優勢新興產業,2022年1月至10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25.9%。
三、大力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
各地區對標能效標桿和基準水平,積極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,持續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。山西大力推動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改造,煤炭先進產能占比突破75%,焦化和煉鐵行業先進產能占比均達60%以上。河北深入實施“萬企轉型”行動和“千項技改”工程,今年1月至10月省級技改項目投資同比增長23.9%,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同比下降5.3%,降幅居全國前列。內蒙古印發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準入管理的意見,進一步提升節能工作精細化水平,從產業準入、升級改造、金融信貸等方面完善政策制度。河南大力支持存量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,鼓勵將結余的用能指標入市交易,引導能源要素向優質產業和項目集聚。貴州嚴把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準入關,常態化開展重點用能設備質量檢查,加強能效標識監督管理,打擊產品能效虛標行為。陜西印發進一步加強工業節能降碳有關工作的通知,對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等重點高耗能企業定期開展節能專項監察。
四、持續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
各地區積極推廣節能低碳交通工具,大力發展多式聯運,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。海南提出“到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”的目標;建立充換電設施“一張網”平臺,接入1723座充電站和13283個充電樁,推動全省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。上海大力推進交通工具新能源替代,2021年更新新能源公交車1025輛,上線運營31輛氫燃料公交車。廣西大力推進鐵水聯運,加快完善以鐵路、海運為網絡的立體化物流基礎設施體系,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加快發展,2021年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超過6000列,同比增長30%以上。山東全面建成“四縱四橫”貨運鐵路網,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80條、建設內陸港30個,鐵路、水路貨運周轉量穩步提升。安徽開展兩批共20個多式聯運示范項目創建。
五、促進城鄉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
各地區大力推進城鎮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改造,持續提升建筑節能低碳水平。天津堅持組團式、多中心、多節點城市群發展戰略,加快構建“一市雙城多節點”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。云南深入實施綠色建筑創建行動,2021年竣工驗收的綠色建筑占比達到77.3%,較2020年提高近12個百分點。上海加快推廣超低能耗建筑,對符合要求的超低能耗建筑給予容積率和資金獎勵。浙江嚴格新建建筑節能管理,明確新建民用建筑項目設計節能率需達到75%以上。四川在阿壩州、甘孜州等風光資源豐富地區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。黑龍江加快推進供暖領域散煤治理,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70.2%,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。湖北在武漢、襄陽、宜昌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試點。
六、強化低碳零碳負碳科技創新
各地區面向國家“雙碳”重大需求,推進分布式能源、儲能、綠色氫能、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工程技術示范,加大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化應用。廣東啟動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重大專項,開展千萬噸級碳捕集利用與封存(CCUS)集群全產業鏈示范項目前瞻性研究。天津、廣東、陜西、新疆等地開工建設百萬噸級CCUS示范項目。浙江扎實推進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建設,累計促成交易近200項,交易額突破3億元。內蒙古成立國家碳計量中心,積極搭建碳計量研究平臺和碳數據服務平臺,開展碳排放、碳核查等全生命周期的計量技術研究,提供碳計量診斷、碳計量審查等技術服務。
七、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
各地區大力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,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,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。青海持續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工作,啟動實施三江源、環青海湖、柴達木、祁連山等重要生態板塊保護與修復工程,覆蓋青海省國土面積68%以上。西藏開展森林、草原、濕地、凍土等潛在固碳能力評估。福建建立健全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,形成碳匯資源“一本賬”。山西出臺開展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,實施“三年綠化三晉”行動,2022年度安排營造林任務540萬畝。重慶積極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,試點森林覆蓋率責任指標交易,共有8對區縣成交森林36.23萬畝、轉移支付金額超9億元。廣西開展紅樹林生態系統碳儲量調查評估試點,發布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評估技術規程。吉林大力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,2021年劃定保護性耕作面積2875萬畝,持續提升土壤有機碳儲量。
八、完善市場化機制和金融財稅政策
各地區統籌推進碳排放權、電力交易、用能權等市場建設,通過設立“雙碳”專項資金和基金等方式,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綠色低碳發展領域。湖北建成運行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,持續完善相關制度設計。江西財政設立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資金,統籌支持開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、加強“雙碳”基礎能力建設等。湖南建立全省“雙碳”領域重點項目金融項目庫,積極支持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,為銀企常態化對接提供支撐。陜西加快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,引導銀行建立完善綠色信貸管理機制,為綠色項目開辟“綠色通道”,促進綠色信貸業務發展。
九、扎實做好“雙碳”基礎工作
浙江大力建設“雙碳數智平臺”,通過節能降碳e本賬實行用能預算管理試點工作,不斷提升對全省碳排放形勢的動態研判和應對能力;建立企業碳排放臺賬制度,對企業碳排放情況進行精準畫像,助力企業低碳轉型。海南啟動建設“應對氣候變化智慧管理平臺”,積極打造基于環保+電力大數據的碳排放統計體系。湖北支持華中科技大學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7家重點高校依托各自優勢設立“雙碳”研究機構,開設相關課程,培養專業人才。遼寧制定關于加強碳達峰碳中和日常培訓的方案,將“雙碳”工作作為各級黨校和干部學院培訓的重要內容,擴大全省干部參訓范圍。
十、大力開展節能低碳宣傳活動
各地區在節能宣傳周、世界環境日、全國低碳日等重要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,大力宣傳節能低碳理念。江西積極創建節約型機關、清潔家庭、綠色社區,持續開展“河小青”志愿活動,上線運行“綠寶”碳普惠平臺,引領綠色生活新風尚。湖南成功舉辦2021年亞太綠色低碳高峰論壇、湖南國際綠色發展博覽會,在全社會營造綠色低碳氛圍,凝聚生態優先共識。北京在服貿會期間舉辦“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”,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低碳故事。天津廣泛開展社會宣傳,組織“我為碳達峰碳中和作貢獻”競賽活動,編輯出版“雙碳”百問百答等一批科普讀物,制作《圖解碳達峰倡導綠色生活》等新媒體產品,積極打造市民自覺參與、推動綠色轉型的良好環境。
下一步,各地區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對標對表,立足實際,積極穩妥推進“雙碳”各項工作。
|